大刀关胜出场时的官职蒲东巡检司,是当时不起眼的下级军官。在被丑郡马宣赞极力举荐攻打梁山后,他仅仅带领郝思文和十几个心腹,收拾刀马、盔甲、行李,跟随宣赞连夜起程,来到东京。在梁山他先后活捉了张横和阮小七。待到宋江从大名府挥师交锋,在看到关胜相貌后,便毫无底线地进行夸奖了一番,未交手便发出了“将军英雄,名不虚传”的感慨,引得林冲、秦明等人非常不满。
原文讲道:“宋江看了,恐伤关胜,便教鸣金收军。林冲、秦明回马阵前,说道:“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宋江道:“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纵使阵上捉他,此人不伏,亦乃惹人耻笑。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 林冲、秦明都不喜欢。”
宋江为何见到关胜后便喜不自禁?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地位相貌决定一切,就算再有能力也是要看出身的。鼓上骚时迁在梁山立下无数战功,最后不是还是排名第一百零七位吗?关胜自诩“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自然在名气上就高出一截,而“绣旗飘挂动天兵,金甲绿袍相称。赤兔马腾腾紫霞,青龙刀凛凛寒冰”的阵势更是为自己加分不少,此外宋江还是不折不扣的招安派,他之所以广招社会名流上梁山,就是为改变“匪徒”形象,为梁山“洗白”,而关胜作为武圣关羽的后人自然引起他的重视。因此宋江设计呼延灼诈降关胜,诱他劫寨,被挠钩活捉,宋江亲解其缚并拜地请罪。于是关胜便和宣赞、郝思文一同投降了梁山。请注意宋江是“拜地请罪”,可见当时宋江的神态是多么的“妖娆”,关胜纵使一百个不愿意,也只得就范。
归顺梁山后,关胜因前来围剿的与单廷圭、魏定国二人是旧相识,便请缨前去抵挡。他与单廷圭交战二十余合,诈败逃走,诱单廷圭追赶,用拖刀计将其打落马下,单廷圭遂降。次日再战,关胜被魏定国的神火兵杀败,退军四十里。魏定国正欲回城,却得知凌州已被李逵、鲍旭攻陷,只得逃往中陵县。关胜又与单廷圭同入中陵县,劝降了魏定国,至此关胜的“五人小组合”完成。
梁山大聚义时他排名第五,力压林冲位列“五虎将”之首。这个排名很多读者认为有些过高,毕竟他和林冲、秦明、呼延灼等人在出身、官职、资历、功劳上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何关胜能力压群雄成为武将之首,这是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关胜是“忠义”形象的代言人。关胜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意义,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还有道义上的。他身上有以武圣关羽为代表的“义”。而这种“义”从汉朝开始已经持续了千年之久,而非单为某一人、某一朝代效命的范畴,比宋江“小我的江湖义气”或者鲁智深的“无我大义”都要深远,有极高象征意义,所以无形中他已经成为梁山信义的代表者。
第二:关胜上山后也立过一些战功的。两次攻打大名府、收服单廷圭、魏定国,关胜都是主动请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来征辽遇到辽国排名第一的兀颜光,梁山将领单打独斗都没有拿下他,关胜带领李应、柴进、宣赞、郝思文等人,并在花荣、张清的协助下,斩杀了这位辽国第一上将和他的军队。在征方腊的战役中他三斗石宝,打了个平手,最后用计逼得石宝自杀,并且还在他人协助下斩杀方杰,虽然这些战功都是在协同作战下完成的,但是也算是啃硬骨头的累活,其中应当有他一份功劳。
第三:关胜对时局的把控很清晰。在招安过程中,关胜没有表现得很迫切,而是审时度势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关胜在招安初期曾讲道:“诏书上必然写这些唬吓的言语,来惊我们。”这是很多人甚至包括吴用、宋江都难以认识到的,对于招安的困难和艰辛,他有着清醒的头脑骚,认为并非一朝一夕很轻松就能获取并达到满意的预期。
第四:梁山和宋江的现实需要。宋江一直自诩“忠义”,并在梁山扯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而这些措施就需要找寻一位代理人,林冲虽然身居梁山元老,武功高强,但是有“刺配”经历,名声上说不过去,而其他诸如秦明、花荣虽然有过战功,但背景资历尚浅,所以把关胜列为武将之首既可以达到最佳的“广告效应”,而且还容易在梁山服众,于是关胜理所当然的成了最佳人选。
而关胜的运气也出奇的好,在江南征方腊后他也是侥幸活下来的那一批人,回京后他受封武节将军,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在北京带兵深得军心,后因醉酒失足落马而亡。纵观关胜这一生都与大名府渊源颇深。他从一个不起眼的蒲州巡检的下级军官被越级提拔,正是为了去救大名府;归顺梁山后他调转枪头两打大名府,使大名府毁了半座城,百姓也深受其害,可谓是罪不可赦;最终他又成为了保卫大名府最高的军事长官,关胜这一生兴也大名府、终也大名府,真是天道轮回造化弄人。而这一切皆因他身上背负着武圣后人的光环,才成就他鲜亮的人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