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中华成语故事:退避三舍——重耳)

内容摘要【退避三舍——重耳】释义: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
cript>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中华成语故事:退避三舍——重耳)cript>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中华成语故事:退避三舍——重耳)

cript>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中华成语故事:退避三舍——重耳)cript>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中华成语故事:退避三舍——重耳)

【退避三舍——重耳】

释义: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成语示例: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似你这般诗才,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儒林外史》

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明·叶宪祖《鸾鎞记·京晤》

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杨沫《青春之歌》

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