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简介(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内容摘要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有人说,余华写的是生活本身,莫言写了很多孤独的苦难,王朔就是不靠谱不着调,只有苏童有写作技巧手法上的钻研和思考。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余华在近期的一个采访中谈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从他诙谐有趣的谈话中我们也更了解这些作家的可爱,余华是为了不当牙医,莫言是为了挣钱买皮鞋,王朔也是为了自己,苏童: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余华说,我走上文学道路其实很简单,我去了一个卫生医院做牙医,我一天都没学过医,上班第一天就开始拔牙了。因为带我的那个医生也就是我的师傅,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累,他就让我看一遍,下一个就让我上了,我惊心动魄地拔掉了第一颗牙。从此以后就是我负责拔牙,我师傅坐在椅子上开处方、看报纸,我非常不喜欢牙医这个工作。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那群人整天在大街上游玩,我觉得生活很不公平,我们一天拔8个小时的牙,他们在大街上东逛逛西晃晃,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上班,他说我们在大街上就是上班。当然这样的工作我也很喜欢,我就想怎么能掉到文化馆。我很想调到文化馆工作,因为那个地方可以不上班不工作,自由自在。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那怎么办?写小说吧,那时候虽然我识字不多,但是写小说够了,多一个字能写,少一个字也能写,所以就开始写小说,写完就发表了,很顺利就调到文化馆工作了。上班第一天我故意迟到2个小时,我想反正那些人也在大街上,结果发现我是第一个到的我急知道这个单位来对了!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他们给我的题目是我为什么写作,我们这四个作家之间根本不知道对方写的什么,我上去就念我写的,不愿意做牙医,想睡懒觉,不想上班,写小说稿费还归自己!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第二个是莫言,他上去说了自己当了好几年哨兵,他想给自己弄一双皮鞋,我是没钱怎么办?他就写小说发表!

王朔那个也差不多,好像也类似是这样一个不靠谱的故事。

唯一一个纯洁的是苏童,他说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然后在大学里如何热爱上了文学然后开始写作。

等到我们三个人在前面念完以后,苏通死活不愿意念他的稿子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写得很丢脸,我说我们说的才不好,你说得这样很好,他说不不不,我太蠢了!我怎么那么愚蠢,我怎么会说我热爱文学才能走上文学道路!我应该也跟你们瞎编一个。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以上是余华在节目里的讲话,故事生动有趣,典型的文人自嘲却让人乐不可支!“我一天也没学过医”、“这个单位来对了”、“那时候虽然我识字不多,但是写小说够了”、“多一个字能写,少一个字也能写”、“所以就开始写小说,写完就发表了,很顺利就调到文化馆工作了”…简直就是高级凡尔赛!

难怪《兄弟》里的余拔牙有这么一段:牙齿店的工作让我感到无聊至极,数以万计的张开的嘴巴里就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高中那会儿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记忆深刻,如今依旧是能感同身受。哪里的风景值得留恋呢?灵魂总会寻找点什么吧?人生是否也正在完整起来呢?我想是的。

也许对于这样的学习大师来说,不是他们选择了文学,而是命运把文学传递给了他们吧!

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cript>余华: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